中心簡介 更多 >
依托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地震科學數據中心平臺,建設地震科學國際數據中心,瞄準國際地球科學研究前沿,匯聚地震行業和全球優質數據資源,優化健全數據標準體系,推動地球科學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,持續提升地震科學數據全球服務能力和共享水平,深化國際、國內地震科技合作,著力開創全方位、多層次、跨領域的地震科技創新合作新格局。數據中心面向地震學相關研究,進行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,在為地震科學研究人員提供深度數據服務的同時,建設基于海量地震數據的地震科學研究平臺,管理和發布中國大陸殼幔結構模型及相關產品成果數據。數據中心將匯集多種類多學科觀測數據,建立基于觀測數據和成果數據的科學交流平臺,促進地震科學研究的發展。
-
240萬+
累計訪問量
-
1.2PB+
顯示在線數據量
-
500+
支持項目課題數
-
1000+
用戶數
-
900+
支持成果文章
-
600TB+
數據服務量
最新數據 熱點數據 更多 >
-
2023-03
23
2022年8月14日___青海玉樹州雜多縣5.9級地震波形數據
-
2023-03
23
2023年4月25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地震
2023年4月25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地震 -
2023-03
23
科學臺陣三期數據
收集的自然科學基金、科技部基礎探測專項、地震應急觀測等各種科技項目支持下,進行的野外流動地震臺陣及重力、電磁等其它觀測數據,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數據服務... -
2023-03
23
科學臺陣二期數據
收集的自然科學基金、科技部基礎探測專項、地震應急觀測等各種科技項目支持下,進行的野外流動地震臺陣及重力、電磁等其它觀測數據,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數據服務...
殼幔速度模型 殼幔界面模型 AI地震學數據集 更多 >
-
華北克拉通及周緣地區的P波速度及各向異性模型
模型名稱:華北克拉通及周緣地區的P波速度及各向異性模型 貢獻者:郭慧麗 丁志峰 研究區域: 華北克拉通及周緣地區(98°/... -
青藏高原東緣殼幔S波速度模型
模型說明 模型名稱:青藏高原東緣殼幔S波速度模型 貢獻者:張瑞青 鄭晨 吳慶舉 李永華 張風雪 丁志峰等 研究區域... -
川滇地區公共速度模型2.0版本
利用固定臺站、ChinArray I、II期、川西臺陣,共1031個臺站使用聯合體波及面波走時成像獲得的川滇地區公共速度模型2.0版本 -
南北地震帶殼幔P波速度模型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 -
華北克拉通中部地殼三維S波速度模型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 -
東亞地區速度模型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
-
青藏高原東緣地殼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圖
模型說明 模型名稱:青藏高原東緣地殼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圖 貢獻者:張瑞青,鄭晨,吳慶舉等 研究區域: 青藏高原東緣(98... -
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結構模型
模型說明 模型名稱: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結構模型 貢獻者:王興臣,丁志峰,朱露培,武巖 研究區域:南北地震帶(96°/109... -
華北克拉通中部沉積層厚度模型
模型說明 模型名稱:華北克拉通中部沉積層厚度模型 貢獻者:黃翔,丁志峰,寧杰遠,鈕鳳林,李國良,王興臣,徐小明 研究區域:... -
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間斷面模型-Moho界面
模型說明 模型名稱: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間斷面模型-Moho界面 貢獻者:李永華等 研究區域: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(70°/135...
研究成果 更多 >
-
華北克拉通西部和中部造山帶地幔轉換帶結構約束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...2023.03.23
-
基于雙差層析成像的青藏高原東南緣地震孕震環境研究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2022年8月14日16時20分在青海玉樹州雜多縣發生5.9級...2023.03.23
-
2023年4月14日印尼爪哇島7.1級地震的震源特征
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,北京時間2023年4月14日17時55分(當地時間4月14日16時55分)在印尼爪哇島發生7.1級地震,震源深度600公里,震中位于南緯6.30度,東經111.20度。地...2023.03.23